主办:中共永胜县委宣传部

  1. 首页
  2. 文化永胜
  3. 文化之窗

松坪傈僳族婚嫁调

每个民族的婚礼不仅与社会、婚姻、家庭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对于一个个体的人来说是一生中的重要仪式,因此每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都创造并传承着自己独特而古老的婚礼习俗。

每个民族的婚礼不仅与社会、婚姻、家庭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对于一个个体的人来说是一生中的重要仪式,因此每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都创造并传承着自己独特而古老的婚礼习俗。透过这些古老的婚礼习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社会发展状况,了解其社会理想、社会结构以及对于自然的理解、人生目标、价值取向,还可以认识一个民族及其社会文化特色。

永胜县松坪傈僳族乡是以傈僳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山区乡,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其中傈僳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67%。松坪傈僳族自称(拿咔傈僳),传统的婚姻方式以父母包办为主,如今更多年轻人选择自由恋爱,青年男女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得到双方认可后,为了表示尊重对方,依然一直延续着窜婚、订婚、结婚、回门的古老的习俗。
傈僳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盐可以不吃,歌不唱不得”。无论在各种生产生活还是婚丧嫁娶中,甚至是调解矛盾纠纷,傈僳人都少不了歌舞的方式。歌舞,几乎成了傈僳族人民的“第二语言”。由于松坪傈僳族居住在山区,因而整个文化形态与其生活环境紧密相连,人们的审美观念、情感需求,与自然的抗争与融合、生产劳作、生活起居以至于歌舞形态等都直接反映了山地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而其中的婚嫁歌也不例外,无论是歌中用做比喻的树、花、山、地、荞麦还是蜜蜂、熊等物,都是生活在山区的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事物。松坪傈僳族婚俗歌的表达方式具有以下特征:对于生产工具的制作和使用采用直接描写的方法;对于审美标准、人性教育、男女恋爱等大量使用暗喻、象征、拟人手法进行描述,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调子整体表述层次清楚、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并按照人们生活的原型,将日常的生产生活贯穿其中,通过在婚礼中传唱,达到将生产生活技能进行传承、强调的目的。
松坪傈僳族婚俗歌在松坪傈僳族中广为流传,调式简单,曲调古老而固定,兼有劳动歌和风俗歌的双重内容。主唱多由德高望重的尼扒或男性长者担任。所吟唱内容包括生活常识、生产劳动、生儿育女、人性教育、地方风情等,包含着当地傈僳族广泛而浓厚的社会文化内容和主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民俗学、历史学的宝贵资料价值。
据《丽江地区民族志》记载,傈僳族同源于氐羌系统彝语支。早在8世纪以前,傈僳族就居住在四川雅砻江及川滇交界的金沙江两岸的广大地区,之后又逐渐向滇西北部的澜沧江和怒江迁徙。从历史上傈僳族的四次大迁徙看,丽江是傈僳族最早的居住地之一,而唐代就居住在永胜境内的“施蛮”和“顺蛮”是丽江最早的傈僳族先民之一。松坪傈僳族婚俗歌的历史渊源因为傈僳族没有文字而缺少明确记载,但从部分歌词表述中可以推断是在结束游牧生活,到山区定居并掌握一定狩猎、农耕、纺织等技能后的产物,在其后的生活中以风俗歌的形式在婚礼中进行传承。
永胜县松坪乡傈僳族过去的婚姻方式以父母包办为主,如今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自由恋爱,但为了表示尊重对方,也同样通过请媒人提亲后才举行婚礼。只要是男方家看上某人家的女儿或者青年男女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了解,进入谈婚论嫁阶段,就会选好吉祥日子,托媒人(媒人不是固定职业,纯属义务为有情人牵线塔桥)到女方去说亲。双方经过一翻客套,喝了认亲酒就成为亲家了,认亲以后,就可以选定好日子办酒席进行订婚,之后双方再进行一次沟通,决定举办婚礼的时间。结婚的时候,男方将组织迎娶队伍到女方家接亲,女方家在第二天太阳落山时方可送亲出门,男方家则在当天早上就要搭好青棚等候女方家送亲队伍的到来。待送亲队伍到达男方家后,以火塘为中心,尼扒坐在正中间,男方代表和女方代表按男左女右的顺序坐在尼扒两旁。首先新娘端白酒,伴娘端水酒,交给男方父亲和尼扒献锅庄,之后尼扒为新人取名,并由总管拿酒罐给新郎倒满水酒,然后由新娘双手递给二位媒人,接着按长辈的大小顺序分别敬酒。敬完酒后,男女双方的唱家开始对调子,待唱完一段后,方可开始待客吃饭,而唱家需一直持续进行对唱。
以下主要内容依据松坪乡松坪村委会下村的傈僳族退休干部子爱明先生收集整理的21段对唱所表述。
第一段:主要描写媒人为说媒去到女方家希望得到女方家的善待以及女方家的接待,侧面反映了傈僳族待人接物的风俗;
第二段:主要描述怎样搭建结婚时所需的青棚以及如何寻找制作凳子的材料,用怎样选择做凳子的材料比喻如何选择配偶;
第三段:简要描述水对不同物种的作用;
第四段:主要描述树对各物种的作用,侧面描写如何识别公熊、母熊、小熊,用熊比喻希望日后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
第五段:描述田与地分别用来种植麦子和荞子,以田地为引导,后半部分描述了根据犁的不同部位如何选择制作犁的材料;
第六段:描述最早的“鞋子”;
第七段:描述傈僳族女子服装饰品的制作和穿着;
第八段:描述男人打猎,女子种麻纺织的劳动分工以及男女在日常生活中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第九段:男女双方唱家角色转变,情歌特点明显。上段男方以“地”比喻女方,以种地比喻自己求亲的目的,而下段女方以“小娘房旁边,生有三块地,不种荞子给它空,不种麦子给它闲,舍得舍不得”作为回答;
第十段:接着第九段继续用“地”喻人,表达了男方向女方求亲,而女方用如何在地里种“菜”表达了对未来家庭的呵护,结尾处用“请你小郎来,帮忙来分菜”引出下一段;
第十一段:接着上一段用各分“一丫菜”给做官人、祭司、手艺人、父亲、儿子、母亲、庄稼人、养畜人,具体表达了人们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八种职业的尊重以及做官公正、法事要灵、做艺要精、起的房子要牢、打猎要顺、织布要好、粮食要丰收、五畜要兴旺的美好祈愿。此外以“拿起一丫来,挡着鬼妖魔,妖魔别进屋”“拿起一丫来,挡着不吉事,不吉事莫有”,以此希望吉祥如意,家运平安。最后一丫以“送给小娘子”表示告诫男方要关心女方,对辛苦操持家务的妻子给以体贴;
第十二段:此段再次以“地”喻人,从女方角度描述对婚前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婚后家庭创业生活的艰辛之情。表示提醒新婚夫妇,未来的婚姻生活除了鲜花还会充满荆棘,要为此而做好足够心里准备;
第十三段:此段用蜜蜂采花暗喻、象征男欢女爱之事;
第十四段:承接十三段,因为“蜜蜂采了花”导致妇女怀孕,具体叙述了怀孕所需的时间和分娩需要准备的剪刀和红线;
第十五段:由于需要准备分娩所需的物件,又引出了傈僳族的买卖方式,用母鸡到街上换取银钱,再购买剪刀和红线;
第十六段:此段以为婴儿找到干净的洗身水为主线,叙述了傈僳人对水的认识,告诉后人何为“源头水”,以及“源头水”“源中水”、“源尾水”的区别;
第十七段:继续以为婴儿找到干净的洗身水为主线,叙述了江水的特征,侧面反映出松坪傈僳族居住位置为金沙江沿岸;
第十八段:此段还是以为婴儿找到干净的洗身水为主线,叙述了用皮筏过江,经过雪山到达丽江城,对丽江城的认识是当官人居住的地方,但因为“水”是当官人用过的,所以并不干净,反映了傈僳人并不受权势所影响;
第十九段:本段终于告知蜜蜂引导找到的水是最为纯净的水;
十六至十九段以刚出生的婴儿隐喻“人之初、性本善”的思想,以不同的水代表世间不同的诱惑,告诉新婚夫妻只要你辨明是非,不为各种污水所沾染,保持住纯洁心灵,像蜜蜂一样辛勤劳动,总会有甜蜜的收获。此外对蜜蜂的信任与崇拜也印证了调子中反复提到的“人类蜂类我一家”的描述;
第二十段:由十九段最后两句“要个烧水灌,要个洗婴盆”导出本段中烧水灌要到与之相邻的汉族居住的大坝子(三川坝)去买,而洗婴的盆子要到森林中找到制作材料东瓜树后,经过“斧头砍树脚、扁斧扁树身、砍刀砍树枝、挖斧挖木盆”后制作;
第二十一段:由为婴儿洗身,联想到家也要“洗身”,因此引出傈僳人“灶神家神洗,祖先灵位洗”的祖先崇拜、“山神龙神洗”以及“虫子是唱神,布谷是唱祖”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本段“洗家”的出现同时也呼应了婚礼开始尼扒献锅庄的情节。
松坪傈僳族婚俗歌相关制品主要有火塘、三脚架、白酒、自制水酒、碗等。主要作品有诵唱录音、子爱明收集整理的《松坪傈僳族婚俗调》。
调查中,多名接受访谈者反映,松坪傈僳族婚俗歌的歌词内容远不止于此,正如第二十一段末尾中所说的“越唱越能唱,越唱越好唱,唱家我两个,要唱一千年,要唱一万年”。但由于婚俗歌为傈僳族世代传承的古歌,虽曲调简单,但内容庞大,均为固定模式,较少即兴创作,而传承只能靠民间的口传心授进行,本身学习难度较大,加之近年来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很多部分已经失传,如今全乡仅有胡义祥、子爱民、杨进才、子寿长、杨民才、夫翠扒、丫底扒能唱,很多时候在找不到对歌人的情况下,只能由一人完成,面临失传危机。
 
被调查人:
胡义祥,傈僳族,尼扒,松坪乡撒坝子村委会六组村民。
子爱明,傈僳族,尼扒,松坪乡松坪村委会下村退休干部。
朱桂英,傈僳族,松坪乡松坪村委会下箐头村村民。
朱生,傈僳族,松坪乡松坪村委会下箐头村村民。
钱金国,汉族,松坪乡文化站站长。
胡志华,傈僳族,松坪乡树底村委会喇嘛自然村村民。
胡金明,傈僳族,松坪乡撒坝子村委会六组村民。